假如我也“送你一颗子弹”
应着《送你一颗子弹》中“与崔健有关的日子”的景,我试着边读文章边用手机音乐搜索崔健的歌曲来听,第一首被推送的歌曲就是《花房姑娘》,我的妈呀,前奏还好,崔健一发声,使我全身鸡皮疙瘩掉一地。在我的内心,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,那便是我真的欣赏不来,我觉得现在改编的版本比崔健的好听。
这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个新奇的体验,当我跟那些喜欢的作家互动时,不再是卑微的仰望,因为意识到我们是平等的个体,我对作家也不再那么苛刻,不再把自己所有的期待投射到某个喜欢的作家身上,也避免了一旦发现他们不符合我的人物预设就崩溃的情景发生。
《送你一颗子弹》 是2018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,唇齿留香,意犹未尽。 作者刘瑜,人大本硕,哥大博士,哈佛博士后,前剑桥老师,现清华政治系教授。 如此重量级背景,任谁见了都要为之一震。
断断续续,《送你一颗子弹》这本书终于被我看完了。 随着这本书,我的情绪有从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… 所以,当它终于被我读完后,竟有 了被释放的轻松感。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所谓的丰富的生活毫无关系。
《送你一颗子弹》:我为什么喜欢刘瑜
我很庆幸自己在读书上能有爱屋及乌的理念,让我坚持读完了这本书,继而从中获益良多。我觉得这本书是由简及繁的,就像是一个人的成长一样,由青春期慢慢的过渡着,逐渐形成了一个稳重的自己。
或许,这正是她的《送你一颗子弹》备受身处困顿惶惑之中的学生一族推崇的原因。 自从《子弹》出版后她从未打开此书看过一次,刘瑜坦言。读者的热情完全与她对自己文字的自信程度成反比:“到目前为止,我自己的每一本书,好像都只是加深我的羞愧,仿佛每一次出版都是对某种神圣之物的亵渎。
刘瑜谈人生说: 他们都说人生是一场旅行,我怎么觉得人生就是从一口井跳到另一口井呢 。读《送你一颗子弹》后记的时候我正在东北游的大巴车上挨冻。
书名《送你一颗子弹》就是其中一篇的标题。 刘瑜擅用严肃的政治词汇类比平常琐碎的生活,庄谐碰撞产生离奇的幽默感;常用各种脑洞大开的奇妙比喻,既精准形象又别具一格;既有小情绪中流露的感性,又有严谨的逻辑中传达的理性。 本书记录的是刘瑜2005到2009年期间,尤其是2006到2007年在哈佛留学时的一些生活点滴。
就像刘瑜所说,在辽阔的世界里,你有多谦卑,你就有多快乐。活着本来就是简明,安静和值得尝试的。《送你一颗子弹》里有一段很喜欢的话说,我相信是一个人感受的丰富性、而不是发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,决定他生活的质地,是一个人的眼睛、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,决定他生活的色彩。
类似突破我认知的观点有很多,可以说把我冲得头昏脑胀又心悦臣服。生命的意义存在于“死亡”当中,这个“秘密”是一切宗教的核心。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,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,而杰出和伟大本身,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——表明上这是一种悖论,其实不然。要放弃某种事物,首先必须拥有它。
转载请注明:云顶国际·(中国)唯一官方网站 » 人格魅力感悟 » 送你一颗子弹生活感悟,送你一颗子弹心得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